strong1.比例/strong
1米左右高,最厚與底板高差為15cm。
strong2.材料準備/strong
鐵釘、棕繩、雕塑刀、薄膜、噴水壺等。
strong3.架子/strong
架子與浮雕頭像架子一樣,只是尺寸更大些,同樣纏上鐵釘,以便掛泥。
strong4.制底板/strong
同浮雕頭像制底板一樣,只是略厚些,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保持水分,從而減小泥的收縮性,較好地控制裂縫。
strong5.畫像/strong同浮雕頭像的制作一樣先設定一個光源,以便使板面成中間色調,并選定一個角度,初學者最好是半側面或側面,然后用線準確地描繪出對象,同時,注意對象的比例、動態(tài)和透視,以及畫面的構圖。
strong6.加泥/strong加泥既要仔細又要大膽,經過仔細觀察,爭取一次把體量加足,形狀加到位,壓緊拍實,再用雕塑刀稍稍歸納。等全部加了一層泥后,首先檢查輪廓線,把多余的去掉,少的補上;再調整各形體間的邊緣線,然后找出形體的大面轉折,輕輕拍出大的面向。
這時許多畫好的線都被遮蓋,所以,還應在加好泥后的像上再畫出形或做記號,同時調整形體的透視。
strong7.背景的表現(xiàn)/strong這個背景有兩層含義,一是如頭像上所講應垂直加一定厚度的泥,以表明形體被遮住部分。二是模特兒背后的環(huán)境空間。它包括一些簡單的道具,如人體中的椅子和襯布等等,而椅子和襯布的塑造也和人體一樣,依照空間次序加以壓縮,同時做好形的透視,以及面的轉折。
strong8.進一步塑造/strong首先是構圖、比例、動態(tài)和透視的調整。畫面構圖形式、節(jié)奏安排、疏密的布局都應先有考略,并有意圖的表現(xiàn),再調整比例動態(tài),做出頭、胸、盆骨,三大體在相互影響及透視情況下的關系應包括相互間的比例尺寸和視覺量感的比例。然后歸納出大的空間層次,及近、中、遠和背景。
如近景為:頭、左手臂、左手肩頭、左腿、右腿及盆骨、胸,遠為右肩及右手臂,但近,中,遠這三個大層次中又有變化,如近景中的左膝是最高的,其次是左前臂及左手和左小腿,最后是左肩、左上臂及左大腿和左腳掌,這樣近景中又有前后層次變化,從而使雕像更細膩、更微妙。
解剖結構的塑造,從外走到里,要注重骨與骨的位置長短、對稱,肉與肉的位置、起止、厚薄和肉與骨的關系,露骨的關節(jié)部位,方、硬、轉折的明確,被肉覆蓋的地方要圓、厚、體量飽滿。
最后再歸納大的面向轉折和基本形,從而保證大關系不被破壞。strong9.深入塑造/strong
這一步主要是對五官特征、形象氣質和手、腳、關節(jié)的塑造。細部解剖結構要豐富、準確,緊張與松弛的對比、表面肌理、擠壓和拉扯關系等要處理好。
膝關節(jié)的方、硬,脛骨的方、硬,髕骨的位置方向,膝關節(jié)中內在的股骨頭、胚骨頭、腓骨頭的細小關系,膝關節(jié)的“方”與大腿的肌肉“圓”的對比(但同時肌肉也是“圓中帶方”)等也是深入塑造過程中必須注意的。
腰的壓縮、松弛與上臂的拉開受力。同時肘拉開而臂彎則擠壓;手腕及上臂前段成“方”形,后段小臂伸縮肌群成“圓”形,左腳用力則右腳松弛等等,這些小的關系一步一步深入明確,從而使對象更充分,更細膩。
隨著工作的深入,光靠大面顯得簡單也無法完全說明形態(tài),因此根據(jù)內在結構,肌肉、骨骼的穿插覆蓋可變化成許多的小面及過渡面使得塑像更豐富,更細致。
形體結構準確,動態(tài)準確,透視準確,近大遠小,近處的體量充分,遠處的體量弱。表面的肌理如皮膚的質感、布的質感,頭發(fā)的質感,骨頭的硬實感覺,肌肉的彈性感覺,背景的虛實感覺等等。光滑,粗糙,細膩,簡單,規(guī)則的,不規(guī)則的,有意的,無意的等等。
人與布的關系,主次、強弱,布與背景的關系,骨與肉的關系,是否由于深入而削弱了大關系,方的變“軟”變“圓”,而“圓”的變“硬”了,局部細節(jié)是否太跳,太過。
總之,這一步要認真思考,反復調整直至整個效果達到最佳。說說您的看法:(無須注冊)
共0條評論暫沒有評論。